现今科技发达,课业都以作业及影印习题所取代,甚少手写习题了。
以往的学生都是自个儿布置课业,在练习簿左边画上一条直线,右上角画一条横线,写上日期和名字,才开始在纸张上抄抄写写,心情何其喜悦!学生的簿子满是自己的杰作,视簿子如宝贝般呵护,一旦写错了,赶快誊清,以便老师批改。
如今的孩子视作业为苦差事,繁重、反复练习的课业,使孩子们失去学习的动力。一旦老师吩咐手写课业,学生们深感不耐烦,因认为手写课业占据了宝贵的时间,恨不得老师找些影印版本来取代它。
自从2011年,政府实行KSSR新课程至今已4个年头了,四年级科学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亲历亲为,大部分的课业都以手写为准。学生得进行观察,将所观察的事物画在簿子里,并回答一些简单问题。
今年的生物课,我叮咛学生捉蚱蜢来进行观察后,需自个儿布局课业,将观察所得记录在笔记里。隔几天,学生捉了蚱蜢,兴奋地展示出来,口口声声地道出里头装了5、6只蚱蜢。我透过塑料瓶仔细观察蹦蹦跳跳的蚱蜢提出疑问:“你们可否看到蚱蜢的呼吸器官吗?” 学生们左看右看,无法从蚱蜢的身体中找出其呼吸器官,他们只好将小动物放生了。
其实,有一天清晨浇水时,隐隐约约发现一只体型中等的蚱蜢,一动也不动地趴在墙壁上,我不舍赶走它,就小心翼翼地将水洒在墙壁下的植物,但沙沙沙的水声依然吓不着它,它依旧无动于衷,继续趴在墙上。
接下来的日子,它依然躲在原位,我对它蠢蠢欲动了,心想既然学生们捉了好几次的蚱蜢体型小得如米粒般,而无法进行观察事宜,不妨这只蚱蜢来协助学生完成课业。我拜托老公帮我捉了这只蚱蜢,透过瓶子对它说,忍一忍,好好呆在瓶子里。
来到办公室,同事对瓶子里的小生命好奇不已,提起瓶子,观察一会儿,发现这只蚱蜢竟缺了一条腿,脑海里萌生了要呵护小生命的念头。为了使教学更生动有趣,我借了蚱蜢给其他同事,叮咛同事交待学生不要吓唬蚱蜢,因我要活生生的带它回家,回归属于它的地方。
步入班上,学生对老师手中的动物好奇不已,我叮咛同学得对它轻声细语、温柔体贴,绝不可拍拍其瓶子或大声吓唬里头的小生命,因这是我家庭院的蚱蜢,我打算带它回家。学生们谨慎地捧着瓶子,提起放大镜,对着瓶子里的小生命进行观察,间中学生们发现瓶子里有几粒黑色圆点,并下定结论说明这些黑色小点则是蚱蜢的粪便。学生轮流观察蚱蜢的呼吸器官,将其观察结果记录在笔记中。期间听到学生们互相叮咛,不要吓着蚱蜢,要不然蚱蜢会死的。学生们对着蚱蜢有如知己般看待,老师深信小小昆虫已启发孩子们的善念。
中午,许老师声称放学后的补习时刻要借用这只蚱蜢,但碍于这只蚱蜢呆在瓶子里已一段时间了。我们俩对着瓶里的蚱蜢研究一会儿,觉得里头的蚱蜢饿了,没力气了,不舍让它受折磨。许老师取消念头,我俩决定提早让它回归大自然。
放学后,我带着蚱蜢驱车回家,来到庭院,打开盖子,蚱蜢出来后不动声色地站在绿油油的草地中,傻乎乎的样子站了许久仍然无动于衷,也许它被吓着了,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。
隔天一早,我来到庭院浇水,寻找蚱蜢的踪迹,但却不见它的踪影,以为蚱蜢已经被我们吓死了,心里感到内疚之余,每天却期待蚱蜢的归来……
隔了一个多月,先生在其中一棵植物中发现了两只蚱蜢,一只蚱蜢趴在另一只大蚱蜢身上进行交配,仔细一看上头的蚱蜢少了一条腿,孩子兴奋地跑来告诉我:“它回来了!它带了一只大蚱蜢回来了!”
这只蚱蜢是我家庭院的成员之一,我们随时欢迎它的到来。它的出现代表庭院仍旧是安全的藏身之地;它的到来提醒我们得尊重生命、珍惜生命!
这门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的确能培养孩子们的善心,虽然蚱蜢无法出声,但它的一举一动的确能让周围的人感应到它的存在、它渴望继续生存下来的意念!
接下来的日子,它依然躲在原位,我对它蠢蠢欲动了,心想既然学生们捉了好几次的蚱蜢体型小得如米粒般,而无法进行观察事宜,不妨这只蚱蜢来协助学生完成课业。我拜托老公帮我捉了这只蚱蜢,透过瓶子对它说,忍一忍,好好呆在瓶子里。
来到办公室,同事对瓶子里的小生命好奇不已,提起瓶子,观察一会儿,发现这只蚱蜢竟缺了一条腿,脑海里萌生了要呵护小生命的念头。为了使教学更生动有趣,我借了蚱蜢给其他同事,叮咛同事交待学生不要吓唬蚱蜢,因我要活生生的带它回家,回归属于它的地方。
步入班上,学生对老师手中的动物好奇不已,我叮咛同学得对它轻声细语、温柔体贴,绝不可拍拍其瓶子或大声吓唬里头的小生命,因这是我家庭院的蚱蜢,我打算带它回家。学生们谨慎地捧着瓶子,提起放大镜,对着瓶子里的小生命进行观察,间中学生们发现瓶子里有几粒黑色圆点,并下定结论说明这些黑色小点则是蚱蜢的粪便。学生轮流观察蚱蜢的呼吸器官,将其观察结果记录在笔记中。期间听到学生们互相叮咛,不要吓着蚱蜢,要不然蚱蜢会死的。学生们对着蚱蜢有如知己般看待,老师深信小小昆虫已启发孩子们的善念。
中午,许老师声称放学后的补习时刻要借用这只蚱蜢,但碍于这只蚱蜢呆在瓶子里已一段时间了。我们俩对着瓶里的蚱蜢研究一会儿,觉得里头的蚱蜢饿了,没力气了,不舍让它受折磨。许老师取消念头,我俩决定提早让它回归大自然。
放学后,我带着蚱蜢驱车回家,来到庭院,打开盖子,蚱蜢出来后不动声色地站在绿油油的草地中,傻乎乎的样子站了许久仍然无动于衷,也许它被吓着了,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。
隔天一早,我来到庭院浇水,寻找蚱蜢的踪迹,但却不见它的踪影,以为蚱蜢已经被我们吓死了,心里感到内疚之余,每天却期待蚱蜢的归来……
隔了一个多月,先生在其中一棵植物中发现了两只蚱蜢,一只蚱蜢趴在另一只大蚱蜢身上进行交配,仔细一看上头的蚱蜢少了一条腿,孩子兴奋地跑来告诉我:“它回来了!它带了一只大蚱蜢回来了!”
这只蚱蜢是我家庭院的成员之一,我们随时欢迎它的到来。它的出现代表庭院仍旧是安全的藏身之地;它的到来提醒我们得尊重生命、珍惜生命!
这门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的确能培养孩子们的善心,虽然蚱蜢无法出声,但它的一举一动的确能让周围的人感应到它的存在、它渴望继续生存下来的意念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